
陳慧田
- 散文組第三名
- 武陵高中
得獎感言
首次投稿就獲得成績,實在是令人驚喜不已呢!
尤其是自認沒有善用文字的天分,往往詞不達意,卻又暗存著表達自我的渴望,只能硬著頭皮去寫,然後投稿。
非常感謝評審的肯定,也特別感謝老師讓我請了天假在家打稿,還有代我交假單的同學。
未來不論再忙或是否投稿,我仍會持續嘗試寫作,寄望有天能完整描繪心中的風景。
得獎作品
秋思某個週六早晨,比平時起的要晚許多。我匆忙地收拾散置桌面的書本,背了書包出門,到公園牽了一台Ubike,準備找個地方讀書,如往常,約莫是市中心的圖書館吧?騎上單車,卻在迷糊中反了方向,隱隱察覺心中是排拒讀書的,去市圖這行動也許本是拙劣的模仿,只是順著眾人行動罷了;話雖如此,我仍得回頭。
然而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巷子,勾引著我深入。
幼時與母親經常騎著自行車,逛遍附近的巷弄,每個轉彎都是驚奇。這路旁有城市中逐漸消失的農田,那路旁有紅磚紅瓦的三合院,穿過城市邊陲,那最後一排在山腳的樓房之上,有竹林中的矮房、雞鳴,及照顧菜圃的老婦;這些景象在腦海中,被時間揉成一團模糊而鋪天蓋地的翠綠,如玉珮般溫和又深邃,那磚瓦卻如紅寶石般鑲嵌在上頭,顯得晶亮鮮明。誰能想見在水泥叢林的臥榻旁,安睡著這如夢似幻的桃花源!然而我當時不知的是,那裏正是自然與城市相爭的前線,城市將他灰白僵硬的手爪伸向山坡,恣意蔓生的綠意卻也反過來纏繞住他的指尖,農家便架在這交接帶上,勉強呈均勢的對峙,如今卻又如何?那片綠,尚存於這座貪婪吞食土地,而瘋長、肥大的城嗎?雙腳無可抑止的踩著踏板往回憶前進,身上的風衣竟抵不住寒,冷風侵肌入骨,我意識到已是深秋,不知天寒而穿著這身薄衣,就是我離棄時節的證據,背叛曾寶愛的自然,進入原本厭惡的人群之中,螻蟻般盲從內心卻依然孤獨。我啊,忘了根也沒能找到新的歸屬,庸庸碌碌、不知所終。遙想當年,蘇大學士被愛妾指出滿腹不合時宜,而為之開懷,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呢?我也不打算改變了,飄,就飄吧!經過的波痕消散了,回憶仍在就有意義,既然已失去了前行的方向,與其被人牽著,不如依照心意,做條不繫之舟來得快意。霎時之間,背包中沉重的書這時輕盈的像燒盡了一般,腳踏車歸還的時限也不再掛懷,北風不寒了,因為我心正熱烈的期盼。小徑回來了,卻多了許多透天宅邸的建案,我又看見那路旁,被竹林擁抱懷中的三合院,已人去樓空,藤蔓吞沒了它,屋頂也塌陷了大半,大門仍緊閉著,雞鳴與農婦消失無蹤。我停在門前,雖然回憶中的場景以頹圮至此,但並不傷感,綠意竟未在這地價狂飆的年代全面敗走,甚至固執地吞下了交界上的農家,越過了緩衝地帶要與城市決戰,此時到來正好趕上為其見證,時機是再好不過了!我雖不懂自然的骨氣,但就讓勝敗由天決定吧!正是短兵相接的時刻,又豈容我置喙呢?再說這麼些年我變得多麼衰頹,年輕的我尚是如此,又怎能苛責一棟老屋呢?光是形體仍存在於此,能讓我再次見到,就不知有多麼感動且慶幸了。
離開了老屋斑駁的大門,往前騎去一路越陡越幽,最後路停在了一座廟前,往身後看去城市已在腳下,一層黏稠的灰色罩在上面,但外頭的天空竟十
分乾淨澄澈。廟旁有座寧靜而廣闊的公園,沿著步道十二個沙彌笑著坐在肖獸上,正中是土地公與土地婆,也都笑著,稍遠處還有一座藍色磚瓦的中式塔樓,屋簷彎彎的如嘴角上揚,我頓時明白了這是甚麼所在,因為一切都莊嚴的過份,往右一段路程,整條街道上的店家,全都散發著溫暖的黃光,我卻因被心中突如其來的陰影攫住而觳觫。一些人們西裝筆挺的忙進忙出,臉上也盡是笑容,我因不願回頭而前行,華美的場面卻令我無法直視。看看那些政府新立的塑像就知道了,在生與死交錯之地,信仰才是主宰,政治也無法在此叫囂;而我這個曾拋棄信仰的人,又要怎麼在這昂首闊步呢?愛過的、渴望過的、追尋過的沒有一件物事能抓握在手上,擁有的記憶與生命又終將如沙從指縫流逝,做過的事只有自己記得,現在還有父母會因我離去而悲傷,之後呢?,如果我化為灰燼,一生不正只剩石板上的一行名字嗎?然而我曾見過一塊道光年間的墓碑,孤零零躺倒在路旁,埋骨之地已被闢成道路。老去,我也是知道的:昨日能而今不能,死亡早就慢慢滲透而沒有察覺,雜黑夾白的頭髮是先兆,女人花大把金錢繃拉刻在臉上的紋,男人為日漸無力的小兄弟尋遍偏方,喪盡尊嚴後丟掉的是感官與記憶,思考不再迅捷,身軀日漸無力,只能一遍遍誇耀過去的榮光而無人理會…我先前任性而活的決意,瞬時動搖了,我也許不怕死,但我怕死亡等同消失,沒能留下曾經活過的證據,哪怕只是一個人的回憶也好,而那些詭秘上揚的嘴角似乎全在嘲笑我虛偽的灑脫。
我自卑不安地騎行著,卻發覺死亡竟被放在看板上標價販售,鮮花、布幔、棺槨、骨灰罈,各種儀仗與到場哭泣群眾一應俱全,就像看到仇敵被當成奴隸販賣般荒謬,我也看見了來送葬、三三兩兩的行人,哀矜也好沉默也好都不見蹤影,他們有的平靜,甚至一邊談天,一邊笑著。口罩下,我也笑了,將嘴角奮力地扯到最開,這是克制自己發出聲音的方法;我突然懂了為何自然能漫不在乎的吞下那戶農家及三合院,因為她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消失,只是後退了一點,又在水泥無法覆蓋的縫隙竄出,即使人類把她吞蝕殆盡,也不可能離了她而獨存,只是換了種樣貌繼續存在,她從不必贏得勝利,因為她本來就是永恆的。相較之下,人只能因麻木軟弱而活著,追求終將消散的東西,將被忘記的也不只有我,所有人都會,包含不恐懼死亡、笑著的禮儀師,能留下痕跡的只有「人類」這個種族,曾經存在於自然的歷史事實。
風迎面刮過,我的眼太酸澀了,一路上至少有四間禮儀會館,正忙活著。我前所未有的渴望人群,需要同類擁擠的溫暖。回到城內,迅速進入一間熟悉的賣場,卻驚訝的發現這裡也有極大的變化,幸好人群似乎更多了,然而商場內洋溢的聖誕氛圍,因過早而更顯銅臭。我不禁好奇在西方另一海島上,曾經貪婪吝嗇的史古基,如果看見他最終擁抱的聖誕精神,竟在這遙遠的這裡成為賺錢的工具,會做何感想。這些終究沒能麻痺我的恐慌,腦海中,沙彌石像仍似在山坡上笑著,迎接腳下城市的人群。在平時的日子裡,我困頓迷惑的蜷縮在角落,不敢以夢想觸摸這個世界,不只是懷疑當我奮鬥一生,將會給社會帶來傷疤或是昇
華,更怕的是潑盡滿腔的熱血,卻沒能給冰冷的世界增添一點溫度。
秋天的風,即使不足吹黃亞熱帶樹木的一片葉子,也不改其肅殺。我終於在孤獨的騎行中確信了自己的孤獨,然後逃回溫暖的人群中瑟瑟發抖。
評審評語
宇文正從一趟散步的路程,走過自然與城市對峙的界線,走過死蔭氣息的墓園、商業化的聖誕氛圍,逐步帶出生命的孤獨。這是很深刻,耐人尋味的一篇作品!
評審評語
徐國能透過一路行旅與自己的內在對話,本文展現了思想的深度,許多答案雖然暫時無解,但相信作者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。本文文字非常成熟流暢,值得嘉許。
評審評語
鍾怡雯超越青春的、早熟的題材,寫起來有點文藝腔,也略顯沉重,卻也顯現出不凡的思索和觀察。秋思不是悲懷之作,反而是在探索中確認孤獨之難以承受,人群之溫暖,因而賦予題目現代意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