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晟珈

嚴晟珈

  • 散文組第三名
  • 武陵高中

得獎感言

感謝評審讓這個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見。在變成怪物以前,我們都不會察覺日常暴力正以最尋常的方式滲入血液。憂鬱被化約成不可聽見的音頻,讓人失控發狂,卻不著痕跡。大時代的哀傷源自精神的過度消費,絕望的夜路只能沉默地走。

得獎作品

沉默的夜路

雙肩背負厚重的赭紅後背包,左肩另外擔上墨綠色的學校側書包,右手則挈著米白小提袋。即使你努力想取得平衡,但始終走得不太平穩,一路踉蹌。夜晚宛如一匹大黑布,將本該青藍的天空遮住。你獨自在夏夜小路上迷走,不知道該抵達何處。

當眼睛看不到任何物事的時候,聽覺會變得特別靈敏。

蟲鳴蛙噪,此起彼落。在一片低頻的聲響中,右前方樹梢上傳出一陣陣高亢的鳴叫聲,格外清楚。那聲音似蛙非蛙,彷彿曾經在哪裡聽過,卻又記不起來。你無興聽聞,便摀住右耳,雖然堵住其中一個入口,但聲波經反射、繞射後,仍然一逕往左耳鑽去。你連忙將左耳也摀住,世界忽然陷入一片沉默。

孤獨地走在燈光闌珊的碎石道上,你擔心駭人的鬼魅會在幽暗的角落悄悄出沒,你害怕右邊的樹叢會猛然衝出一隻大野狗,但又為左前方一團不明的飛行物體感到焦慮。

你曾經不需要走這一段路。

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,找到藉口就想往外跑,出門之後便很晚回家。你知道自己並不是愛玩的人,只是想逃家。

晚上九點十分,你剛從圖書館回到家,便躡手躡腳爬上三樓,走進房間。從書包拿出尚未讀完的英文雜誌,繼續咀嚼每一個子句的文法與介系詞的搭配。一個完整的句子結構,至少需要主詞與動詞,那一個穩固的家庭,又需要什麼來支撐?

樓下傳來謾罵與咆哮,驚動整棟透天厝。雖然泰半的爭執都與你無涉,但尖銳的字眼如血滴子般飛來橫去,不免膽戰心驚。

你闔上英文雜誌,消化不良。想起數學的進度沒有如期完成,於是取出數學講義,開始追趕時間。

「妳明明生三個,為什麼每次垃圾都要我去倒?」C3取1。

「幫忙分擔家事會怎樣?把你們養這麼大了,什麼事都不肯做。我工作一整天,很累你知不知道?你以為現在錢很好賺是不是?」本金100元,年利率7%,每半年複利一次,五年期滿,請問本利和為多少元?

「媽的!每次都唸我,怎麼不去唸那個整天躲在樓上的?要考試就了不起嗎?」從母體中逐一抽取樣本,在@!*%的過程中,常態分布的&!$#法則為68─95─#!@*。

「人生無解」是你學習十二年的數學,唯一深刻理解並且實踐運用在生活的觀念。日常的暴力與侵擾,就像發散的無窮級數,沒有極限。負面能量不斷由孔竅灌入體內,你的身體越來越脹,感覺隨時會有物事從脾胃脹裂而出。即便你緊閉雙眼,用手掌抵住雙耳,汩汩熱液依舊自眼瞼下的縫隙溢出。

那是血嗎?

記不得在初誕之時,自母親下體的甬道滑出,是怎樣的心情?你孤獨地在羊水漂流數月,最終溜過沉默的夜路,聽見自己對生命的第一聲叫喊,那迴盪在醫院的哭喊聲,究竟是象徵生命福惠的降臨,還是災禍磨難的開始?

你憶起那天乾淨的白色小房間,以及醫生溫柔憐憫的眼神。他專注凝視著你,像觀看一隻溺水的小狗瀕死掙扎。

那陣子,你經常食慾低下,喪失同理能力,沒有情緒,與世界產生抽離感,覺得自己並不屬於這個世界。身心科醫生說,這是因為壓力過大,導致多巴胺、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間的不平衡,進而引發的憂鬱症。

宣告病狀的當下,你意外自己心中沒有一點波瀾,與醫生一樣。

當你還健康的時候,對憂鬱症的了解其實並不多,只知道患者很有可能在憂鬱發作的時候尋短自盡。後來才明白,並不是每位病患都有自戕傾向。雖然繼續活著沒有意義,但求死亦是徒勞。

真正絕望的人,並不會相信死亡就能從痛苦中解脫,也不會相信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拯救自己。

你只能在房間默默地流淚,無人知曉,也沒人想要理會。

經過兩次失眠的夜晚,你突然在家庭群組收到阿嬤過世的消息。

阿嬤的聽力一年比一年還弱,她的世界理當越來越安靜。但大家都沒料想到,離去的時候,她竟也走得這般無聲無息。

小時候你喜歡研究昆蟲與小動物,因此經常晚上一個人跑出去,聆聽夜間天籟的巡迴演奏會。有一晚正準備偷溜出去,就被尚未睡著的阿嬤發現。你原本以為會被訓斥一頓,沒想到阿嬤只是露出淺淺的微笑說:「想去逃位愛合阿嬤講,毋愛一個人走出去,日烏烏之足危險!」說完便牽著你的手,兩人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。

隨阿嬤到了田間小路,一陣微風柔和地拂過臉龐,吹散早晨溽暑的炎熱。你輕輕閉上眼睛,細聽大自然安穩的鼻息。螽斯與蟋蟀是規律的頑固音群,品種不同,發出的聲音頻率與音色自然也不一樣,相互交磋參差,卻能和諧地融合為一。若在春夏之際,聽見類似鴟鴞「呼——呼——」的聲響,那表示又到了黑冠麻鷺的求偶季節。

這些有關自然的知識都是當初阿嬤教授給你的。她還說,人終將老去,身上所有感官遲早都會衰敗,小時候你學聽學寫,急著想接收外界的訊息,長大以後,更要學習內觀自省,懂得如何去傾聽內在的聲音。

等瞳孔適應黑暗之後,你漸漸能辨識阿嬤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。那是時間之河在她臉上流動,經過長年累月所鐫刻出來的軌跡。上頭承載許多生活的智慧,如今卻只能在記憶中沉默。

你從未想過,有一天竟會畏懼大自然的聲音,畏懼家人互相攻訐的話語,畏懼自己內在的呼喊與求救。

告別式當天,你和親戚團聚一堂,一同為阿嬤誦經。助念法會結束後,你執意要見到阿嬤最後一面,於是請人在火化前打開靈柩。你凝望那張熟悉的面容,看得出神,甚至一度以為躺在裡面的人是自己。直到父親拍拍你的肩膀,說時候不早,別耽誤了時辰,你這才回過神。

阿嬤被搬到另一個木質棺材後,隨即被運上輸送帶。從小就看著阿嬤走在前頭,像是提前照見自己的人生。你眼望她一路沉默地走進黑夜,不知道最後會抵達什麼地方。想起今後要一個人面對碎石路上的狼狽,就算努力想取得平衡,但始終走得不太平穩,一路踉蹌。

評審評語

吳鈞堯

家庭齟齬造成個人心靈缺角,罹患憂鬱症,日常生活展演靈活。行文中,加入阿嬤過世,在銜接上很冒險,但若作為生命的磨難,便言之成理。

評審評語

鍾文音

氛圍與意境在現實的凝視下顯得十分迷人,藉著自身校園與家裡的雙重壓力,擠壓出自我尋求港灣的出口,卻苦無出路。就在此時,作者收到阿嬤過世的消息,重新探勘回憶,文氣一轉直下,視角也開始轉換,後段書寫記憶,十分到位,尤其是結尾,結得哀傷卻又極其感性。

全文瀰漫著一種傷感卻又抑制的情調,文字語言與思維、感情之間的彼此轉化,寂靜中流動著動人的回憶與對自身的醒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