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膩真切的青春迷惘
──武陵文教基金會第三屆全國高中生文學獎散文組決審會議紀錄
紀錄整理:廖淑華
會議時間:二○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(六)上午九點半
會議地點: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圖書館
評審委員:劉克襄委員、鍾文音委員、鍾怡雯委員(以姓氏筆畫為序)
本屆散文組總收件三百七十八件,經初審會議由蔣亞妮委員、楊富閔委員及盧美杏委員評選出四十四篇進入決審。決審會議推選劉克襄委員為主席,在開始討論之前,評審委員先行發表此次新詩組整體觀感與評審標準。
■整體觀感與評審標準:
鍾怡雯委員(以下簡稱雯)
本屆作篇進入決選的總體來說都不錯,從高中生視角看到社會切片,涵蓋面也算廣泛。從作品中感受到高中生的壓力,似乎快樂的少,痛苦的多。大多還是寫情感的,戀情的、親情的,青春迷惘的等。我覺得較特別的是標題,有些題目下得很特別,引起我的注意,抱著很高期許閱讀,不過內容相對弱;還有些作品畫龍點睛,這是特別的地方。
鍾文音委員(以下簡稱音)
整體作品呈現有達水準,可能有經過老師指導。疾病書寫蠻多,可能與高中生書寫關注自身身體有關,自身的疼痛、與同儕異同之處,青春期特別會注意到身體的變化等等,是這次滿有趣的閱讀經驗。感覺比較少書寫的是這個年紀的青春野性,表現的並不多,似乎被收攏,導致這種青春的迷惘是共體性而非個體性的,題材或許不一樣,但敘事的語言同質性蠻高的。
劉克襄委員(以下簡稱劉)
同意兩位評審的看法。我另外的想法是,如果是三、四十年前高中生的書寫,不太會寫到個人,遑論是寫到身體的問題,他們對外在環境生活物質的變化,有著較大的敏感。反之,現在的世代接觸國外的機會很多,所以作品中會有不少國外情境的描述,透過網路,接觸各種資訊的機會也很多,因而作品裡也常有意想不到的內容;但是本身觸及外界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時間卻相對薄弱,這個面向的描述明顯偏少了。
■決審過程:
本屆進入決審的作品有44篇,主席提議第一階段由每位評審各圈選出6篇,彙整之後再討論及進行第二階段評審。其他兩位評審附議。
第一輪投票結果:
一票作品10篇
A062〈跨國電話、漂流瓶、回聲與信〉(劉)
A085〈印象〉(劉)
A131〈橘子〉(雯)
A158〈插秧〉(雯)
A195〈青〉(音)
A201〈椅子和我的事〉(音)
A201〈魔術家〉(音)
A270〈遠方有海〉(音)
A278〈蛙屍〉(音)
A298〈玫瑰紅〉(劉)
二票作品4篇
A065〈盡信書不如無書〉(劉、雯)
A081〈吃到飽〉(劉、雯)
A166〈長短腳〉(劉、雯)
A261〈看山〉(音、雯)
各篇討論:
一票作品
A062〈跨國電話、漂流瓶、回聲與信〉
劉:以外婆的煙斗作為意象,描述外婆、母親、自己之間的情感流動。作者的文字好像蝴蝶翅膀的鼓動,雖然輕輕的緩緩地,但是存在的。這種題材比較不是這個年紀的選項,不過作者處理得還不錯。
A085〈印象〉
劉:這篇是入圍作品裡面比較跟自然、保育、生態環境相關的題材。談大象被虐待,比較淺顯的有節制的動物權之表達,但文字沒特別突出,就是表現年輕人的看法。並非比較壓抑的濫情的表現自己的情感,這是所有作品裡面比較不同類型的題材。
A131〈橘子〉
雯:寫一個死亡的記憶,哀而不傷;早逝的同學的綽號叫橘子王,與題目橘子相關,寫作的手法上有一定的難度。結尾的地方寫得特別好,『…夏天的橘子果然比較好吃,卻有點太涼…』作者要說的其實不是橘子涼,而是自己的心涼。結尾的手法不錯。
劉:同意。所有作品結尾能處理得好的不多,這篇的結尾算是處理不錯的。
A158〈插秧〉
雯:與克襄老師選大象那篇一樣,我想選一篇向外看的、不拘於校內、與土地有關的題材的作品。這篇的文字沒有特別,平平和和的,但有生命經驗與生活節奏;這篇有第二主軸,寫到自己從農村到城市生活有點適應不良,『妳從田裡拔起自己…』,文字與題材搭配得好好,敘事不是單一的、是雙線的,所以我選它。
A195〈青〉
音:這篇寫到鞋子、寫到腳,就會拿來與〈長短腳〉那篇一起看,相較起來〈青〉這篇的文字、寓意較淺,不過也有幾處的描述很細,例如釘鞋在跑道上的觸感用「咬」,這就蠻細節的。
A201〈椅子和我的事〉
音:這篇很有畫面。
雯:這篇也在我的選單裡面。
劉:這篇表達確實不錯,跟一般表現不同。
A201〈魔術家〉
劉、音、雯:文字沒有很好,但題材迷人。有些文字的安排頗妙,比如原本是要插香的,以3枝棒子替代3炷香的描述。不必分小章節1、2、3。
A270〈遠方有海〉
音:作品大多是敘事的,所以我想選一篇比較抒情的,比如生鏽的腳踏車這樣的文字,有點青春的哀愁。不過就是組織較弱。
A278〈蛙屍〉
音:這篇是自己曾經的經驗投射,它把我年輕時解剖青蛙的恐懼寫出來了。可惜有點說教,但也難怪,這個年紀可能無法說清楚感受,只好援引一個對比。
劉: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〈遠方有海〉那樣淡淡的,這篇的文字有點用力,閱讀起來也比較不輕鬆。
雯:第一句就low掉了。
音:同意。不如直接「陰悒的藥水味、昏黃老舊的實驗室」開始。
A298〈玫瑰紅〉
劉:這篇看起來就是要來比賽拿大獎的氣勢(哈)〔音:可是用詞太重耶〕,是呀,用詞有點重,但有意思,這篇在疼痛之外不斷在尋求「陽光」。與諸多疼痛書寫相較,其他大多是自我呢喃,這篇有一段加入與第三者的對話,隱約的年輕情愫,可能是重要的轉折,也是此文成功之處。
音:文字很不錯,不過小王子、玫瑰的套用,在寫作上太過常見,鄧紫琪部分可以刪掉。這位作者是有潛力的。
雯:寫作技巧蠻嫻熟的,知道在哪個關要處把它寫到位。
二票作品
A065〈盡信書不如無書〉
雯:這篇我有選,不過它題目下得不好。內容有點叛逆,有自己的思考,思考並不成熟,但恰到好處的就是這個年紀的思考。有生命的主張、有內有外,不過結尾有點寫壞了。
劉:四面牆四種信仰,作者能連在一起寫到讓我們讀起來結構完整,不簡單。不過讀著的時候就在想枝節有點多,作者要怎麼結尾?結果結尾真的沒有處理好。還有,錯別字稍多了。
音:起頭非常好,不過四面牆的隱喻有點怪誕,敘事中間有點亂,應該統合。
A081〈吃到飽〉
雯:吃到飽對比學生被塞進太多學習,批判有力道;結語不落俗套批判教育,反而不動聲色用嘲諷的語式「…反胃…全部吐出來」來表現。
劉:透過飲食,巧妙地指涉考試制度下年輕人的叛逆,在所有作品中,唯獨能用幽默的書寫這種痛苦的狀況,文字也有精采的表現。
音:文字的刻痕較明顯。
A166〈長短腳〉
音:沒有太多餘韻,清晰指出缺陷,不對稱原來才是美,有點哲思。
雯:篇幅不長,用旁觀視角寫自己身體的缺陷,文字冷靜,沒有講自己的感覺,認為世界不完美,就接受它,不卑不亢的態度。
劉:不俗套的勵志文章。
A261〈看山〉
音:父母如山,情感埋得很深,剛讀不覺得,越咀嚼越有韻味。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描述得不錯,一個高中生就要自己生活,那種迷惘孤獨,藉著雲啊雨啊轉換心情,描述星星的意境很美。不過中間跳得太快,家人團聚一切順理成章回到軌道,可能是字數關係吧。
雯:它寫家裡變故之後的落差,一個人住在小小套房,在家人團圓後心境轉換回歸正軌,又悠然看見山了。我喜歡這篇,寫山寫雲寫雨,敘事錯落有致,從容不迫。
劉:同意兩位評審的觀點,我給這篇的評比也蠻高的,文字不刻意雕琢,輕輕的,有意境。作者描述的是事實,在花蓮看得到中央山脈,其實在台中,只要天氣好登上高樓都可以看見玉山和中央山脈。
評分結果
三位評審就各自心目中的1、2、3名給分,最高3分、最低1分,不得同分。評分結果:
A081〈吃到飽〉2分(劉1分、雯1分)
A166〈長短腳〉2分(劉2分)
A201〈椅子和我的事〉3分(音1分、雯2分)
A201〈魔術家〉2分(音2分)
A261〈看山〉9分(劉3分、音3分、雯3分)
〈吃到飽〉、〈長短腳〉、〈魔術家〉三篇同為2分,評審團討論後,認為〈長短腳〉在第一輪獲兩位評審投票,故一致同意〈長短腳〉第三名,〈吃到飽〉、〈魔術家〉兩篇為佳作。
■決審結果:
第一名〈看山〉
第二名〈椅子和我的事〉
第三名〈長短腳〉
佳作〈吃到飽〉
佳作〈魔術家〉
佳作〈跨國電話、漂流瓶、回聲與信〉
佳作〈盡信書不如無書〉
佳作〈印象〉
佳作〈橘子〉
佳作〈遠方有海〉
佳作〈玫瑰紅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