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量兼具,繽紛多彩

第一屆北部九縣市高中生文學獎新詩組決選記實

 

時間:2020年3月21日,早上09:30 

地點:桃園市六和高級中等學校六和講堂

初選委員:林婉瑜、凌性傑、羅任玲、顏艾琳(按首字筆畫順序)

評審:白靈、陳義芝、蕭蕭(按首字筆畫順序)

紀錄:李芳穎、葉炘樺
 

    第一屆北部九縣市高中生文學獎由「桃園市政府」與「財團法人桃園市武陵文教基金會」共同主辦,由於獎金非常豐厚,新詩組第一名六萬元,獎金之高是全台學生文學獎數一數二的,因此參加者非常踴躍,參賽作品水準也很高,讓評審委員驚艷不已。

    此次新詩參賽作品共795件,初選由林婉瑜、凌性傑、羅任玲、顏艾琳四位作家擔任。主辦單位將參賽作品分成四等分,交由四位初選委員各選出10-12篇作品進入決賽。決賽委員則由知名詩人白靈、陳義芝、蕭蕭擔任。

 

    首先,三位評審老師先分享彼此的評選標準:

    蕭蕭:這次參賽作品水平不錯,希望文學獎規模可以擴大成為全國性,加上中南部的刺激,水平可以更提升。我在評選時重視創意,首重有沒有與同輩間不同的觀點;第二是語言的藝術,應該有嫻熟的文字駕馭能力,這是基本的功夫,如果功力不足,不足以成為好的作品。

    白靈:訝異參賽作品數量之多,十幾歲的年輕人的創造力十足,相信這樣的盛況對新詩創作有正面的影響,進入決選的作品,有五分之二是非常優秀的作品,很傷腦筋要如何選擇,若沒有得名不代表不夠好,是因為名額真的有限,鼓勵學子們繼續投稿。同意蕭蕭老師說的創意語言,是否適合年齡的角度,眼光、處境、對世界關懷,有些作品挺能夠關注三情:親情、友情、愛情;另外也作品對1949年之前來的老兵有關心,難能可貴,以及外籍的議題;有些具實驗性的作品,在語言上、句型、想法上充滿多樣性,令人可喜!此文學獎的舉辦很有意義,之前有評過許多文學獎的經驗,這次評選經驗很有樂趣。

    陳義芝:詩是為人生而寫的,每一首詩要有人生的思考,要針對某個面向、某個課題提出看法,使用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新,如果扭曲生硬又拗口,在意義傳播上造成阻礙,為求新而怪異反而造成反效果,詠懷言志是最普遍的,不一定要有什麼外在的課題,內心的憧憬、悲傷、惆悵很珍貴,這次不難挑出優秀的作品。

【第一輪評選】

    接下來,三位評審經由討論後決定,先各自選出八篇推薦作品:

    白靈:〈最〉、〈胸膛Shot down〉、〈三角情劫〉、〈路燈〉、〈黎明十部曲〉、〈棉花〉、〈痛覺〉、〈失落的一代〉

    陳義芝:〈一扇窗〉、〈瓶中信〉、〈存在〉、〈找殼〉、〈路燈〉、〈印象之名〉、   〈冬眠〉、〈末班車〉

    蕭蕭:〈最〉、〈一扇窗〉、〈黎明十部曲〉、〈失眠〉、〈棉花〉、〈盪鞦韆〉、〈冬眠〉、〈一粒糖和一粒鹽〉

    經第一輪統計後,得到兩票的作品為〈最〉、〈一扇窗〉、〈路燈〉、〈黎明十部曲〉、〈棉花〉、〈冬眠〉,共六首。

    得到一票的作品為〈胸膛Shot down〉、〈瓶中信〉、〈存在〉、〈三角情劫〉、〈找殼〉、〈失眠〉、〈痛覺〉、〈印象之名〉、〈盪鞦韆〉、〈一粒糖和一粒鹽〉、〈失落的一代〉、〈末班車〉,共十二首。

    三位評審先討論獲得一票的作品,說明支持及反對意見,從十二篇中選擇七篇列入佳作。討論內容如下:

〈胸膛Shot down〉

    白靈描述對抗病毒的主題,病毒指的是大人、教育、政府,胸膛比喻心胸、自我的情懷,胸膛被射中的痛覺是因為被外在教導約束、對立,「我們不能失去情懷」是佳句,這社會總以為自己是醫生,可以治療年輕人,詩中對制式教育、社會給予年輕人的壓力、媒體主觀價值的鼓吹,令人感到沒有理想,寫出某部分年輕人心中的苦悶。值得讓讀者聽聽他們的想法。

    蕭蕭:內容贊成白靈老師的說法,主旨明確,但語言文字比較不順暢、分裂,對我來說作品在良可之間

    陳義芝:意旨是不錯,可惜語言不好,倒數第二節的第二行不佳,倒數第二節最後一行,語意的情韻、意涵的連接都不夠,甚至有些怪異的語言,這樣的語言表達可能會讓人對詩產生錯誤的認知。所以沒選。

    白靈作者的譬喻意象滿好的,沒什麼問題,貼近年輕人的想法。

蕭蕭:詩還是要有鍊字。

    陳義芝:用字有點隨意,意旨是明確,但是詩的表達還是要有遣字造句上的基本功,要有韻味。雖然對社會有些思索,但語句的怪異讓詩不夠精鍊、清楚。文法修辭有點隨意。用到詩的體式,就不得不講到詩的韻味,許多詩句都令人費解,作者對創作詩的工具不太嫻熟。

 

〈瓶中信〉

    陳義芝:這首詩是我選的,他創造了相思的瓶中信,躺的床就是大海,相思就是信裡的訊息,瓶中信的意象早已是文學典故,作者又能再造新的意涵,年輕孩子的青春心有所感、情愛的萌動,利用瓶中信的意象表達,不錯!

    蕭蕭:很純熟的語言表達,意思上很傳統,一般人大概就是這樣寫瓶中信,創意上比較少一點,但可贊同為得獎作品。

    白靈常見的題材,不如〈胸膛Shot down〉的想法有創意。

 

〈存在〉

    陳義芝:這首詩另外附上創作背景以代表他的思維,滿深沉的,看得出來是由苦悶的靈魂所寫出,詩中附上一張照片,有利於現在的傳播,不附照片也成立,詩名是抽象的義理,構思角度滿奇特的,復沓的句型推論有情節性,運用的語言有情韻,表達的苦悶之心頗深。

    蕭蕭:意思簡單,文句也很簡單,復沓的句型看起來不必要,這麼簡單的詩可以不用這麼重視。

    白靈比較說明性,宜再具象一點

 

〈三角情劫〉

    白靈主題很特別,寫法特殊的三角戀,幾何學的概念代表自己的存在,解釋彼此的關係,用三角形的不等邊,內容裡的你和他,心情會隨著斜邊和斜率寫得很知性、有趣味,乾脆斜率設得斜一點,讓自己離它遠一點,寫得知性有趣味,滿適合高中生閱讀時自我投射。

    蕭蕭:高中生將自己正在學習的科目應用在情感的書寫。在內容意涵部分,會希望作者能夠更進一步的表達,三角雖存在,應該要有自己生命的力量去改變,希望詩性能達到這一點。

    陳義芝:這首詩開頭前幾行的意象,「三維空間不是向上,不是向北

該怎麼詮釋?請白靈老師說明一下

    白靈飛機向北把人的心都帶走了,把人的失落感寫出來了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,接著後文必能解釋三角戀情的關係,寫出失落感,一樣寫情感,這篇比〈瓶中信〉有創意。

    陳義芝:使用數學語詞當然看得出企圖心,也有關他們的學習,另一點我質疑的是,數學的專有名詞確實拓展了詩的語言,但是否太生澀?對理解可能造成障礙。

    白靈高中生正在學的範圍,應該都能看得懂學過的數學語詞。

 

〈找殼〉

    陳義芝:用只有四行的小詩參賽,很勇敢!原本是為長期推廣小詩的白靈老師而選。看到這首詩,一直思考白靈老師提倡的小詩,詩的確不需要詞費,不需堆疊太多語言。意象的經營很重要。用蛞蝓代表人在人生路上找家、心靈的家,表達現代人生活那麼樣的艱難,彼此隔絕而寂寞。

    蕭蕭:內涵很不錯,前兩句很好,末兩句直接點出寂寞,略嫌直接不太欣賞

    白靈有創意,可惜篇幅太小巧。

 

〈失眠〉

    蕭蕭:明確講失眠,雖沒有提到為何失眠,第二段提到的分手信可能是原因,但這不是重點,而是描述失眠的過程與去除的治療,把失眠的苦表達得非常好,最後一行呈現掉進海裡,沒法從失眠中脫離的困境,書寫得相當成功。

    白靈算有創意的想法,情感點到為止,用失眠來表達,但洋流的涵義不明。

    陳義芝:覺得切入角度及描寫沒有預期的驚喜,題目直接揭示內容,稍嫌直接。運用典故但沒有演繹出情節,發展在預期之中,未見新意。

 

〈痛覺〉

    白靈描寫被言語霸凌的感受,寫得驚悚,滿有新意,倒數第四段很符合網路霸凌、語言霸凌的情境,寫出這一代網路世代常見的狀況,很多人應該能夠感受到。故意用短句、破碎的分段,符合網路語言的特色。

    蕭蕭:不錯的一首詩,唯一的缺點是眼睛被挖掉的部分,只是說他的眼睛一下就被挖掉了,為什麼眼睛被挖掉?來得太快,應該要有些暗示與鋪陳,有點不知所以然。

    陳義芝:優點是很清楚表達意旨,缺點是很直接,少了一點耐人尋味的地方,如果最後兩節可以補救的話,這首詩會很好,結束的地方不夠明確,有點弱,欠缺力道,指涉對象不是很清楚,是可以考慮列入得獎名單。

 

〈印象之名〉

    陳義芝:這首詩是我所選的,內容在描寫梵谷,優點是藉著描寫梵谷繪畫的特色,抒發自己的感動,語詞裡有許多顏色的字,像是墨綠、水藍,帶領讀者貼近梵谷,倒數第二行寫出割耳事件,從梵谷的畫想像其人生,並帶來一些啟示,缺點是有些語言稍嫌繁複。

    蕭蕭:在這次的文學獎作品中,看得出很努力在寫,藉著這首詩可以稍稍了解梵谷,副標題語意不明,宜再修飾。

    白靈副標題還好,不是問題。他藉寫梵谷來寫自己,寫出藝術家不被理解的部分,連結自身的想望,心中不被理解的部分可以再強調,語言有點囉嗦,不夠清澈。

 

〈盪鞦韆〉

    蕭蕭:建議列入考慮,盪鞦韆有兩種逆轉的情境,小時候的愉快與墜樓形成強烈對比,造成母女關係的緊張,內容在教化意義上雖然是負面的,但描述得很好。

    白靈詩中呈現兩個情境,成長中與成長後的轉變,不被母親理解的困境,最後一段較精采,其他部分的語言沒有太突出。

    陳義芝:蕭蕭老師做了很好的解讀,倒數第二節,動作描寫不夠細緻、不真切,最後一行如果可以有別的表現會更好。比較有意見的是倒數第二節,把手一推,是媽媽墜樓,不是小女孩墜樓,不管是實際情況,或許是媽媽的心理狀況,語言表現得不夠細緻。掉在柏油路上像朵艷麗的血花,他要表現得只是艷麗的血花,是高興嗎?「艷麗的血花」批判性與感慨有些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〈一粒糖和一粒鹽〉

    蕭蕭:很簡單的對比性,藉此對比人生中的一切。

    白靈想法還不錯,用對比去表達歡喜和悲傷、擁有和失去……但語言我想甜中帶鹹,鹹中帶甜,最後倒數第二行語言有點俗。

    陳義芝:甜鹹的闡釋不出奇,都在意料之中,有作者的用心,但又有些刻意,像是押韻的部分。

 

〈失落的一代〉

    白靈為失落的老兵境遇表達出有大愛的同理心,用今昔對比的方式書寫,例如第一段砲聲隆隆,到最後卻必須去耕種才能活出自己,最後用榮譽證,不曉得自己是活在什麼時代,只剩下微小的殘存感。穿梭在過去和現代,十幾歲的學生有這樣的情懷很難得。

    蕭蕭:贊成白靈老師的說法,很平實的一首詩,觀念上是教育正確的。

    陳義芝:老兵身不由己奮力求生,年輕一輩往往不理解,甚至嘲笑,現實意義很強,年輕孩子有這樣大時代的觀照,很難得。

 

〈末班車〉

    陳義芝:大部分的句子表達都不錯,列車的意涵與人生容易聯想,「我搭上夏季的列車,車裡坐滿了乾癟的星星,或許就像亡魂,這裡有許多相似的名字散落。在有關夏日的一切,進站以前,鐵軌驛站具有生機的樹林。語言結構能力,和全詩的大象徵是非常可取的。把人生的狀況都表達出來,可以扣住人生列車的情境。小缺失是中後部分有些令人不解,為何駛離夏季的列車已走,夏日的事物卻沒進站呢?但語言結構、整體象徵很可取。

    蕭蕭:不錯的一首詩,四季中詩裡只寫了夏季,一季的人生,但不斷往復,可以解釋義芝老師的疑惑。

    白靈中肯表達畢業時相關的事物,畢業後能維繫友情,本就不太容易。

    三位老師將12篇作品排名,經統計如下表,取排名前七位成為佳作。

【第二輪評選】

    評審繼續討論得到兩票的作品,陳義芝老師提出,若是心中前三名,請多發表一些意見。

〈最〉

    白靈這首詩是我心中的前三名,有批判性、抗議,訴說人與自然、宗教之間的矛盾與衝突,沒有調和的可能,透過具體事件說出教育本身沒辦法引導好的價值觀,反而最不堪、最齷齪的做得最穩,唯有讀書高。本詩出現超齡的關照,作者是對世界很有想法的年輕人,難得!

    陳義芝題目指引性不強,為呈現社會亂象整篇太複雜,點到為止欠缺結構,且沒有情意的抒發,指出這些事物不見得代表有詩意,因繁瑣而顯得混亂,有些語言不易理解,例如「挖空的鑽石」不知所指為何,詩中所提到的豆子如何長成木材?所以我對這首詩的評價不高。

    蕭蕭「最」字意思兩極,是兩極同時並存在地球上,書寫這樣共同的存在,用了很多不同的意象,但都在標示相同的意念,用詩的語言在表達,意象也創造得非常多面向,很不錯!

 

〈一扇窗〉

    白靈雖偶有佳句,但有的語言太散文化,沒有力量而鬆散,如「熟悉且溫馨」,有些語氣雖然抒情,但沒有新意,有點老派,不夠現代,如果收斂一點就會好些。

    陳義芝很穩當的一首詩。現今語言混亂、各種意思紛亂雜出,詩的語言要很精準,如果語意如果不清晰,會讓人覺得詩可以亂寫。這一篇有層次,看似自然無刁鑽,其實很精準,表達人生的感情看似平常,其實不容易,必須心中真有所感,畫面擷取有深度,幾乎沒有瑕疵。

    蕭蕭和前一首〈最〉比較,會覺得像是兩位不同的導演,有不同的運鏡手法,前一首是拍攝很多不同畫面的短鏡頭,這首則是定向的一個鏡頭,但是很有秩序,時間在鏡頭前轉變,這兩首詩我都很喜歡,是我的前三名。

 

〈路燈〉

    白靈:表達簡潔,將路燈跟人做連結,第二段很精彩,將路燈譬喻成忘了下山的太陽,寫出現代人孤寂、沒有歸屬感的心境,這種詩比較有現代感。

    陳義芝有普遍生存的負荷、對焦很準確,幾個「假裝」表達得很不錯,三個假裝層次不一樣。

    蕭蕭:單純寫人就是路燈,把現代人的特色都呈現出來

 

〈黎明十部曲

    白靈很有趣,遊戲性很高的寫法,很不容易!竟然可以用非常具體的形象,寫出一個人不想起床的黎明心境、媽媽咆哮的情境都表現出來,最後一段稍嫌突兀,把前文的情感做了翻轉與對比。

    陳義芝像洛夫的隱題詩,數字「十」可以想到「十分肯定」令人驚豔,原本沒投這首詩一票是疏忽。

    蕭蕭將起床時候的一剎那感覺,用比較特殊的遊戲筆法,在一二三四這些數字的限定推展之中,把起床時候忙碌的感覺表現出來,呈現黎明起床的難度。

 

〈棉花〉

    白靈隱喻等待長大的一切,像裝在被褥裏頭,可保暖但過重是危險的負擔,無法睡得很穩當。題旨用棉花表現,超乎想像的寫法,把棉被跟人生結合,非常有創意

    陳義芝沒有選這首詩,因為覺得少了點真情實感,有些地方自說自話,缺乏共鳴。詩要有真情實感,但沒有引導的脈絡情境,有巧思但不夠自然,文學表達要自然,要在自然之中出人意表才高明。

    蕭蕭有奇想,棉花可以隱喻成長過程的任何東西,表達每一階段向前一階段告別的過程。

 

〈冬眠〉
    白靈表現不錯,但四次的「你知道嗎」有點多餘,語氣顯得太童稚、自負,想教化別人,宜全部省去。

    陳義芝這首詩是我心中的前三名,另外兩首是〈路燈〉、〈一扇窗〉。表現花開前的等待,醞釀的重要,很含蓄,使用問句勾引讀者去設想,不是直述、不是灌輸。第二節結合生命的成長,最後一節很好,提出等待與消耗,揭示生命是要有付出的,留下不盡之意,語言有層次感、音樂感。

    蕭蕭非常精彩,每個人都期待自己是成功的人,而成功需要長期的等待,才有一剎那的綻放,用這麼長的一首詩表達這樣的一個意念,有哲理。

 

    三位老師將六篇作品排名,經統計如下表,依序取前三名,其餘三名為佳作。

評選結果

    第一名:〈最〉   

    第二名:〈冬眠〉  

    第三名:〈路燈〉   

    佳作:〈一扇窗〉、〈黎明十部曲〉、〈棉花〉、〈三角情劫〉、〈找殼〉、〈痛覺〉、〈印象之

          名〉、〈盪鞦韆〉、〈失落的一代〉、〈末班車〉